动态 | 德国欧博迈亚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综合规划与开发(TOD)专业委员会年度大会发表发人深省的精彩演讲
动态 | 德国欧博迈亚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综合规划与开发(TOD)专业委员会年度大会发表发人深省的精彩演讲
精彩回顾
OBERMEYER 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综合规划与开发(TOD)专业委员会年度大会发表名为“速度与实境空间——TOD模式对城市演变的影响”的精彩演讲收获无数业内人士好评,演讲以交通工具速度为出发点,基于法国文化理论家、城市学家、美学哲学家——保罗 · 维利里奥(Paul Virilio)的哲学理论展开探索,梳理了从古至今交通方式和车站于城市、于生活的的影响和发展。
速度在当今点亮了现实,就像光曾经赋予了世界以形状一样。
——Paul Virilio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速度提升,从而影响了城市以及人类空间的发展。速度的变化(也就是交通工具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城市规划:城市半径由16-19世纪马车时代的5-10公里逐步扩大到当今的超级城市规模,交通工具的发展功不可没。
19世纪初期,随着蒸汽机的运用,轨道交通进入了人们的视野;19九世纪中后期,汽车问世,并逐步量产;19世纪中期同时发展的还有地铁;20世纪进入了航空和高铁时代,进一步压缩短了与空间和时间的距离。
高速铁路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亚洲(包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掀起了新一轮的建设高潮。 OBERMEYER 为上海的第一条磁悬浮线路提供了技术咨询。
轨道交通工具的发展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城市结构从最初的相对松散变得更加密集,逐渐形成以车站为中心、以轨道为发展方向的布局。
OBERMEYER 中国区总经理Christopher Knabe 先生先后以德国的莱比锡火车站、慕尼黑卡尔广场、斯图加特21和中国的富阳西站及汕头站城市设计为例,讲述因速度提升而带来的车站发展变化。
一、莱比锡车站
莱比锡车站于1915年完成扩建,因初期为两家铁路运营商共用,因此车站设计了两个相同的圆顶入口大厅,分属于两家公司。速度的提升,带来了火车出行的普及,火车站逐渐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998年,莱比锡车站进行了改造,保留火车站功能之余,增设了占地为3万平方米共3层的购物服务中心。莱比锡是该地区的中心,周边约有150万居民,车站的购物中心位于莱比锡的中央大道上,交通便利。在这里,开放式站台连接到三层的购物中心,旅客可以在这里利用他们的候车时间购物。除旅客外,其他市民也会来这里购物和用餐。
二、慕尼黑卡尔广场
卡尔广场(Karlsplatz,慕尼黑本地人通常称为 Stachus)是德国慕尼黑市中心的一个大型广场,其历史文化意义非凡,是慕尼黑的地标广场。二战后的德国,经济恢复迅速,各处建设都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交通运输效率成为了建设的关键之一,因汽车的保有量逐年上升,卡尔广场的交通拥堵情况日益严重,借着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召开,OBERMEYER 负责对卡尔广场进行全面的改造,通过将交通功能全部布置在地下,地面的空间全部交给行人。使得卡尔广场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斯图加特21号
斯图加特21号(Stuttgart 21)是德国斯图加特的一个铁路项目,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斯图加特火车总站,因高速铁路网建设所需,斯图加特火车站将由一个终点站改建为地下贯穿式车站,以连接欧洲高速铁路网。斯图加特21号将16个地上站台改造为4个地下站台,铺设了60公里长的新轨道,新建了16条隧道和18座桥,为接下来的斯图加特和乌尔姆之间的高速铁路贯通做准备。
四、富阳西站
富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富阳西站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城市,突出其在地文化,使之成为一个市民和游客的活动中心。通过空中平台把火车站融进车站复合功能综合体,建立其余周边山体的联系,弱化轨道对自然环境的分隔,并融入大的景观生态格局中。城市景观平台和火车站二层相连接,并且联通自然山脉和周边城市,极大增加了区域通达性与生活品质。站房不是孤立设置,而是通过慢行平台、地下空间与城市相联系,形成一体化站区。
五、汕头高铁新城
汕头高铁站铁路线对城市产生巨大的割裂,OBERMEYER 设计团队利用地面、地上、地下多维度的联系将城市智慧缝合,联通车站的东西片区,直至东侧的河岸。我们在车站东侧布置了一条林荫大道,尺度参考的是指柏林的菩提树下大街,通过步行优先的方式连接到汕头站,提升了城市的空间品质。
大道南侧设置高架步行平台,连接汕头站东广场、公交总站等重要节点。林荫大道和高架平台之间的建筑有不同高度的入口,能够连接各个功能,增加了开发地块的价值。通过多维空间将地面、地上、地下三个层次的城市空间串联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串联重要的交通及服务设施,提升空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