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古城适应性保护改造和活力再生路径探索

存旧续新,古韵传承 — 定州古城适应性保护改造和活力再生路径探索

“古城的复兴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系统工程。与德国的历史古城一样,定州古城的更新,需要维护古城的历史连续性,也需要符合未来生产生活的需求。”

马克西米利安·格劳沃格
德国工程师协会荣誉院士、德国欧博迈亚集团董事会主席
德国联邦政府“重大项目建设改革” 委员会成员

 

近期,欧博迈亚受邀参加定州古城复兴城市设计大师邀请赛,并荣获最佳表现奖。作为德国历史城市保护领域的领军者,欧博迈亚团队借鉴欧洲经验,凭借对古城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现代城市发展的敏锐洞察,重点处理历史与未来、功能与空间、居民与游客的关系,为定州古城提供整体性城市发展构想。

 
  1. 历史与未来的关系:古城的价值在于其历史连续性的传承,并为未来发展保留空间。
  2. 功能与空间的关系立足现代生活,一座古城承载各种功能的同时,也在延续和发展城市空间肌理。
  3. 居民与游客的关系:古城对居民是承载生活体验与交往方式的社会空间;对游客是提供历史文化体验与教育的场地,同时游览古城也是视觉与感官上的享受。

 

欧博迈亚以“古韵新辉,印象梦华”为愿景,采取谨慎式更新与批判式重建的策略,从空间复兴产业复兴和生活复兴三大维度提出更新发展路径。

 

一.空间复兴——寻根与再生:

 

以历史为笔,以空间为纸,欧博迈亚用设计勾勒出古城的过去与未来。方案重塑中心十字轴与护城河两大轴廊体系,传承城市记忆;延伸贡院-博物馆轴带至滨水,布局文博交流、非遗文创等产业功能,让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二.产业复兴——延续与发展:

 

以文化为核心,方案确立了“1+2”的产业体系,以文旅为主导产业,串联多条主题游线,丰富活动体验,打造沉浸式的文化之旅;依托名人教育文化及非遗民俗积淀,培育研学与非遗文创两大产业,完善古城非遗产业、强化定州文化影响力,为古城注入经济活力。

 

城旅融合古城遵循市场导向,注重在地文化特色,塑造崭新形象,对标八大旅游要素,完善古城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定州古城文化旅游核心空间,重点构建 “定塔神韵” 与 “烟火市井” 两大体验板块。

  • 定塔禅韵:以禅宗为文脉,突破思维限制,融合定州佛陀文化,提供禅宴、禅修、禅悦、禅宿4大特色服务,打造互动式的复合型旅游胜地,带领游客领略全方位的禅宗修心之旅。
  • 烟火市井:恢复“主街+次巷”原生街巷网络,尊重保留原住居民,留下街区传统文化,重要节点赋能特色消费,成为定州市井生活的应用展示载体,焕发古城魅力。

个性研学古城: 以定州文庙作为文化触媒的核心,在北侧片区围绕文庙打造一个集研学教育与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功能区,旨在为访客提供丰富的学习和体验机会。

 

创新载体古城: 依托文博交流服务带构建独具定州特色的文创产业生态圈,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将创作、制作、展示、体验等复合的业态空间以院落式布局呈现,内院形成天然的社交空间,促进产业人群资源共享及交流。

 

三.生活复兴——乐活与宜居:

 

方案以新旧共融理念构建古城居住格局,通过提升居住环境品质、焕活基础功能与原生活力,筑牢古城宜居基底。在空间营造上,着力活化街巷肌理、完善生活服务配套,勾勒出 “出门见绿、市井熙攘” 的烟火图景,让古城既承载居民的日常烟火,又成为游客向往的生活体验场。同时,倡导改造更新与保护传承协同推进,使市井繁华与静谧雅趣共生共融,打造 “居游共享、古今对话” 的古城人居新典范。
 
设计创造价值。欧博迈亚方案立足保护、引导发展,为定州古城量身定制一套发展战略框架与工具箱,作为未来可持续更新工程的纲要与指引,以独特的、国际化视角为中国古城复兴树立行业典范。